新能源汽车交付创新高,没有换来特斯拉股价大涨,原因之一是真正被期待的人形机器人,还是没有量产的确定性。不过,人类真的需要人形的机器人吗?
10月23日,特斯拉发布了2025年第三季度的财报。营收281亿美元,从上季度的同比下跌11.78%到本季度的增长12%。在49.7万辆这个创新高的季度交付数据之下,增速达到7.39%,从负转正。
结果财报发完,第二天开盘前特斯拉股价跌幅一度超4%,今天(美股时间10月23日收盘)特斯拉股价报收微涨2.28%至448.98美元\股,不过比起月初高位已经跌去了近5%。
新能源汽车交付创新高没有换来股价大涨,原因之一是真正被期待的机器人,还是没有量产的确定性。
马斯克自己曾多次表示,无人驾驶和人工智能才是特斯拉未来增长的关键点。他在社会化媒体上称,公司约80%的价值最终来自人形机器人Optimus。
这次财报会议上,马斯克称特斯拉将在2026年年底开始建造一个百万产能的Optimus生产线,但眼下更确定的是供应链缺失、灵巧手难突破的风险。
马斯克执着于人形机器人的背后,到底是资本需要故事,还是人类线、叫停的Optimus
除了量产“放鸽子”,机器人高层也传来变动的消息,前段时间特斯拉机器人项目负责人Milan Kovac离职,这位出身波士顿动力、主导Optimus系统架构的核心人物,在特斯拉内部被视为“最懂机器人运动控制的人”。他的离开一度引发团队重组。据多家外国媒体报道,马斯克随后亲自接手项目方向,研发汇报线从无人驾驶部门并入AI芯片团队。
特斯拉说的没错,在机器人供应链和量产能力上,他们已全球领先。机器人量产、需求层爆发的话,特斯拉相当于二次创业成功。因此不论是特斯拉还是市场都不会错过这场“危险又迷人”的豪赌。
特斯拉在帕洛阿尔托的总部已有Optimus在全天候行走,“他还可以给你带路”,马斯克在财报会议上说道。
张博说,“汽车四个轮子互相独立,只需要把一个物体在二维空间从点移动到点,而手的方向是完全三维的,手指之间每个关节之间的链接都有关系,因此造手比造车难度都要大很多。”
抓力不足,还是因为空间太小,小空间只能放下小电机,电机体积就会影响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现在六七十公斤的机器人只能抓取十公斤左右的重物,”张博说道,“比起我们对机器人的期许,这是远远不足的。”
当世界上最想要也最大有可能量产人形机器人的公司被灵巧手困住的时候,我们不禁要问出一个问题:为什么一定要是人形机器人?
酒店里送水、送餐的机器人多半是圆柱体造型,底部靠轮式导航,顶上一个货架;商场里的清洁机器人,类似放大版扫地机,靠激光雷达和超声波避障,每天默默跑完几百平方米;在京东、亚马逊的物流仓里,成百上千台自动搬运车在地面行驶,精准地从货架到分拣台。
清洁、搬运、配送,功能单一、路径确定、成本可控。而且这些机器人已经有相当成熟的商业化市场,扫地机器人全球年销量超4000万台,商用清洁机器人市场增长超过40%.……换句话说,机器人能不能赚钱,从来不取决于像不像人,而在于有没明确的任务和成本回报。
从工业史的角度看,机器的演化逻辑始终在“通用化”每一次可以称之为“革命”的迭代,不是因为效率更加高,而是因为它能适应更多不确定的场景。
比如对于深度清洁来说,当人类打扫床下空间反而因为身体过大无法全方面覆盖,扫地机器人的物理形态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资本市场需要的宏大叙事,和用户心智追求的真实需求,在人形机器人上能不能重叠,尚未可知。
相关新闻热文排行1AI创想营高校行走进暨大:AI是可学习、驾驭的“创意伙伴”